为深入推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神经康复领域多学科协作(MDT)机制,提升区域内疑难病例诊疗精准度与康复服务能力,8月25日,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成功举办“神经康复多学科诊疗沙龙”系列活动首场会议。

本次沙龙以“神经康复疑难病例精准评估与优化诊疗”为核心主题,特别邀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领域领军专家张通教授、物理治疗专家刘惠林教授、言语及吞咽康复专家王贞教授、作业治疗专家邢亮教授莅临指导。参会人员涵盖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全体医护技人员,及丰台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师、治疗师代表,共话神经康复临床实践难点,共享多学科协作经验。

活动由丰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焦丽琴主任主持,丰台康复医院副院长叶财德指导,全程围绕“单病例多维度深度研讨”展开:首先由管床医师系统汇报患者(70 岁老年卒中合并心房颤动)的病史、诊疗经过及康复进程中的核心难点(如运动功能受限、吞咽残留等);随后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吞咽治疗师及责任护士分别从功能评估数据、阶段性治疗方案、护理管理细节等维度补充汇报,构建完整的病例诊疗链条,为多学科研讨奠定基础。







在专家评估与指导环节,四位专家结合现场查体与病例资料,给出针对性诊疗建议,精准破解临床难题:

刘惠林教授(物理治疗)指出患者坐位平衡 2 级、站立平衡未建立,且存在轮椅后仰坐位的不良姿势——此姿势易加重异常运动模式,诱发腹直肌紧张、骨盆后倾;建议优先调整坐姿,为患者适配个性化功能性轮椅,从基础姿势管理阻断异常代偿,再逐步开展抗重力训练。

王贞教授(言语吞咽康复)评估发现患者未充分准备下呼气发音时长超 10 秒、声音洪亮,构音障碍程度较轻,建议持续开展朗读训练,重点控制语速、提升发音清晰度;针对吞咽障碍(口腔准备期食物残留颊沟),提出“避免局限于流食训练”的理念——可选择成形团块状食物,在患者能力上限设定“努力可及”的训练目标,以强化口腔控制能力,提升训练有效性。

邢亮教授(作业治疗)聚焦患者患侧肩下沉、后缩内旋及肩关节半脱位问题,强调需优先规范良肢位摆放,维持肩关节功能位;在此基础上开展主动运动诱发训练,同时在日常护理与训练中加强肩关节保护,必要时佩戴肩托预防损伤加重。

张通教授(神经康复)从“全身整体评估”视角提出关键建议: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双房增大及瓣膜退行性变,查体时出现气喘、出汗症状,需严格控制康复训练强度,避免诱发过度疲劳;建议完善心功能评估,防范心力衰竭风险;针对患者“胸部以下出汗减少”的症状,结合“发病时臀部着地跌倒”的病史,建议进一步行胸部 MRI 检查,排查胸髓损伤可能,强调“卒中康复需统筹多系统合并症,不可仅聚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

本次沙龙通过“病例研讨 + 专家实操指导”的模式,不仅深化了参会人员对神经康复前沿理念与临床要点的认知,更搭建了医联体内部及区域康复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共享平台,获得参会人员一致认可。未来,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将持续依托紧密型医联体优势,在院长刘继霞领导下,常态化开展多学科诊疗沙龙、病例讨论会等活动,逐步提升区域神经康复整体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辖区内患者的精准康复需求。